近日,在网上看到事例,初出茅庐工作的小黄因为日常收入只有3500元,并不能完全承担日常消费,因此在朋友推荐下到某信用卡中介申请一张额度10万元的信用卡,在花花世界的诱惑下,小黄所花的消费越来越高,信用卡的额度很快就用完。

不久后,小黄再次申请了额度25万元的信用卡,以卡还卡,日积月累透支,很快信用卡的额度全都用完,这时小黄才意识到这巨额的消费后带来一个噩梦般的后果,他原本的正常美好的生活被几张巨额额度的信用卡都弄得支离破碎。
毫无疑问,小黄要为自己无节制的超前消费买单,但是其中黑中介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。
信用卡高额授信、过度授信,一方面黑中介“钻空子”,另一方面,发卡银行为抢夺市场,拓展用户,激励消费,才故意高额授信的,这其实有给持卡人消费“挖坑”的嫌疑。有一些银行出于巩固、提升持卡率的需要,或者对申请信用卡的违规操作视而不见,或者自身故意提高信用额度,银行甚至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——你敢花,我就敢借。
银行抢占金融消费市场的需求可以理解,但过度放款给还款能力不足的人士去超前消费,这对银行本身也未必就是件好事。银行有必要从自身利益出发,严控信用卡债务风险,严格信用卡授信管理,规范收入偿债比例。
既然黑心中介能躲过银行的审查,帮消费者办理超额的信用度,这表明银行的信用度审核还存在漏洞。那么,发卡银行就要认真研究漏洞,建筑牢固的信用卡授信管理“防火墙”。
发卡银行放松授信管理,看似是给消费者“挖坑”,其实也是给自己“挖坑”。